|
发表于 2015-11-16 11:20:40
|
显示全部楼层
奥氏体 铁和其它元素形成的面心立方结构的固溶体。一般指碳和其它元素溶于面心立方晶格γ-Fe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〔γ-Fe(C)〕,常以符号A表示。奥氏体中的碳也是存在于γ-Fe晶体的间隙固溶体。原系外来语译名,由这种组织的发现人Austen而得名。由于γ-Fe的最大间隙半径为0.52×10-10m(比α-Fe间隙大),而略小于碳的原子半径(0.77埃),故其溶碳能力比α-Fe高,即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比在铁素体中大。在727℃时,碳的最大溶解度为0.77%,而在1148℃时可达2.11%。奥氏体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存在于727~1495℃的温度区间。高温下奥氏体的显微组织为:晶粒呈多边形,与铁素体的显微组织相近似,但晶界较铁素体平直,且晶粒内常有孪晶带出现。奥氏体强度不大,塑性高,与γ-Fe一样,无铁磁性。
γ相
(1)是以电子化合物Cu5Zn8为溶剂的固溶体,具有复杂立方晶格(有资料介绍为有序体心立方晶格),凡电子浓度为21/13的电子化合物均具有复杂立方结构,称为γ相。
(2)氮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(含氮奥氏体),具有面心立方晶格,存在于590℃共析温度以上。氮在γ-Fe中的固溶度远大于其在α-Fe中的固溶度,于650℃时达到最大值2.8%。缓冷时,γ相在590℃分解形成类似珠光体的α+γ/共析体。淬火急冷时,γ相转变为含氮马氏体(α/相),其硬度约为650HV。
说实在话,这些基本概念弄来弄去真的把人的脑袋搞肿了。老孤认为奥氏体还是叫做组织比较合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