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| 
 
 楼主 |
发表于 2013-11-11 12:50:29
|
显示全部楼层
 
 
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氮甲醇气氛炉气体流量的控制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热处理 工程师 朱永新 
前言 
氮甲醇气氛渗碳是以氮气为载体添加富化气的一种渗碳方法。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可控气氛而言,氮甲醇渗碳具有碳势控制更稳定,产品质量更好,操作更安全等显著的优点。其缺点是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氮气和甲醇,生产成本和碳排放量较高。 
通入过多的氮气和甲醇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,同时会造成大量的CO2气体排放影响环境。在不影响渗碳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,我厂经过一年多来的生产实践,大幅降低设备指导耗气量30%以上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 
1 介质比例的设定 
我厂使用的Aichlin多用炉,是典型的氮气+甲醇+丙烷的氮甲醇渗碳气氛,经高温裂解后主要产生CO,H2,N2等气体。热力学上,当温度超过700℃时,其主要介质甲醇按下式进行:裂解方程式为:CH3OH-→CO+2H2,每L液态甲醇产气量为1.66m3。40/60配比是最常用的氮甲醇气氛,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调节N2和CH3OH的比例来调整气氛的组成。设备厂家的指导流量:4.2+0.5L/h甲醇,4.5+1m3/h氮气比例,也是基于这一原则。 
根据这一气体组成,我们可以计算出炉膛内CO/H2/N2所占的比例: 
CH3OH    -→   CO     +     2H2 
        4.2*1.66/3     2*4.2*1.66/3 
N2:4.5(氮气不参与还向反应) 
即:CO:H2:N2=2.3:4.6:4.5,气体主要成分组成接近为:20% CO+ 40% H2+ 40%N2。 
氧探头作为可控气氛在线碳势控制的主要手段,是通过测量炉内的氧分压高低,间接反映碳势的高低,CO↔[C]+1/2O2。在气氛中的CO值恒定的前提下,若测出炉气中的可变氧量,可测定出炉气碳势,然后通过加入丙烷或空气的追加,达到控制碳势的目的。 
氮-甲醇气氛中,氮气与甲醇的比例不同,co的值也不同。因此,控制氮气与甲醇的比例,保证co的值的恒定是稳定碳势的前提。设备上一般氮气以m3、甲醇以L为单位的流量计,只要保证氮气与甲醇的 1.1:1的关系,就可以方便设定氮气与甲醇的比例关系,从而得到CO为20%基础的氮甲醇气氛。在甲醇质量(特别是含水量)可靠的情况下,气氛中含量在一个很小的范围(一般18%一22%)内波动。 
在此理论基础上,我们将流量调整为:3.0+0.5L/h甲醇,3.5+0.5m3/h氮气的设定值。 
2 介质流量的确定 
碳原子在炉内时间长会失去活性,应适当补充换新。介质流量的确定,是根据炉膛的容积,多用炉按每小时3-5次的换气率,测算出氮气和甲醇的设定量。Aichlin多用炉的炉膛体积为:1600*1300*1200=2.5m3,按照体积我们得出以下的换气数据: 
1)按4.2L/h甲醇,4.5m3/h氮气,换气次数为:(4.2*1.66+4.5)/2.5=4.5次/h 
2)按3.0L/h甲醇,3.5m3/h氮气,换气次数为:(3*1.66+3.5)/2.5=3.4次/h 
需要说明的是,上述炉膛体积是按照空炉的体积测算,在装炉后的实际炉膛体积更小,因此实际的换气次数更高。并且是以传统的渗碳介质计算方式,是建立在老式渗碳炉(滴注煤油式、无碳势自动控制、密封性不好)所以要求换气次数较大一般大于3次/小时,目前的设备可能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。 
3 跟踪试验情况 
3.1渗碳工艺的过程跟踪 
在确定氮气和甲醇下降量后,在Aichlin多用炉进行了跟踪试验。在同一炉子,流量更改前后,针对渗碳过程的升温、保温、降温等不同阶段,分别对炉压,碳势的波动情况作了详细的跟踪记录,见表1炉压、碳势记录表: 
降低流量前        降低流量后 
        升温        保温        降温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升温        保温        降温 
炉压        +40pa        +50pa        +40pa        炉压        +20pa        +30pa        +30pa 
碳势波动量        不控制        ±0.05        ±0.05        碳势波动量        不控制        ±0.05        ±0.05 
碳势到达时间        5-10min        碳势到达时间        5-10min 
表1炉压、碳势记录表 
    从数据及现场的曲线监控看,碳势的波动值和碳势到达时间基本无变化,渗碳总的工艺时间未受到影响。炉压略有降低,在调整排气口的阀门后,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。同时应当注意的是,降低流量对正常渗碳时碳势影响不大。但是炉膛若进行过开门检修等操作后,在气氛完全破坏的情况下,需要适当考虑增加预渗的时间,否则将影响预渗效果。 
3.2试验结果测试情况 
在产品进行满炉试制的同时,根据不同的装炉位置进行了9点金相,表面碳含量的光谱检测等理化测试,所有检测指标合格,见表2金相检测记录表: 
试验产品名称:02T 311 169  行星齿   材料:TL4521   
序号        表面硬度 
680-780        表面含碳量 
0.7-0.9        心部硬度 
400-500        硬化层深 
0.5-0.8        K        A        M        非M        结论 
1        720        0.83        440        0.65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2        683        0.84        435        0.60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3        694        0.81        436        0.63        1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0.010        合格 
4        695        0.84        442        0.66        1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5        686        0.84        435        0.63        1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6        689        0.82        430        0.64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7        705        0.83        441        0.63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8        685        0.81        433        0.64        1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9        708        0.80        439        0.64        1        3        2        0.015        合格 
表2金相检测记录表 
该方法在我厂的连续炉、转底炉等不同类型的氮甲醇渗碳炉上,进行了试验和推广,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设备耗气量比原来减少了30%以上,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,节能减排大有潜力可以挖掘。 
5 结论 
1)适当的降低氮气甲醇的流量,不影响渗碳的速度和产品质量。 
2)氮气和甲醇的通入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执行,改变两者的比例会影响碳势的测量。 
参考文献: 
1、        樊东黎,热处理技术数据手册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0.9 
2、        黄晓明,工程材料与热处理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9.2 
3、        陈永勇,可控气氛热处理,冶金工业出版社,2008.7 
4、        阎承沛,真空与可控气氛热处理,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6.7 
 |   
 
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