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国「双汇国际公司」将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消息,再度凸显出中国企业财力雄厚,每次出击都是重量级交易。但基于过去无数失败案例,这次并购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。
今日美国报报导,由于中美双方复杂又微妙的政治关系,过去很多大规模的收购交易皆以破局收场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05年中海油(CNOOC)欲以185亿美元收购能源公司优诺克(Unocal)的交易。
其他如2005年青岛海尔出价23亿元收购美泰(Maytag),及北京卓越航空以18亿元收购豪客比奇(Hawker Beechcraft)的交易,无不以失败收场。
双汇成功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最大障碍之一,是获得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(CFIUS)的批准。法律事务所Wilmer Hale的史坦(Jeffrey Stein)指出,这个隶属于财政部的组织,主要任务之一为保卫国家安全。
不过,数据显示,实际上遭CFIUS阻挡的跨国收购交易非常少。以2011年而言,该机构总计接获111笔属其管辖范围内的交易,其中40笔遭到调查,仅五笔在调查过程中破局。
而在2009年至2011年间,总计有269笔交易属于CFIUS管辖范围,其中100笔遭到调查,13笔在调查过程中破局,另12笔则在初步审查时破局。
此外,中国企业并购美企的消息虽总是引发关注,但实际案例并不算多。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,今年来这类交易有十笔,总额约105亿元,在484笔外企收购美企、总额约436亿元的规模中占约24%。
然而,不可否认的是,近年来中企胃口越来越大,并购提案的金额也越来越高。今年迄今105亿元的交易总额,较去年同期的53亿元几乎多出一倍,更远高于2011年同期的8亿6360万元。
前农业部食品安全副部长雷蒙(Richard Raymond)说,「我很惊讶,也非常失望。我只是单纯的厌恶一家美国大公司落入外企手中」。
但他指出,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,这桩并购案即使成功完成,史密斯菲尔德仍将受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监管,「不致引发食品安全的疑虑」。
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德-克洛普(Matthew Rhodes-Kropf)也说,「我们现在总是担心吃的东西从哪里来,在中国或其他产地的处理程序是否安全,但食品毕竟不是攸关国防或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产业」。
|
打赏楼主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|